前列腺癌:八個月的抉擇與遺憾

當科學遇上信念:前列腺癌八個月的抉擇與遺憾




背景介紹

他今年七十歲,平日做兼職,太太也有一份兼職工作。生活比一般香港普通家庭稍為好一點——不算奢華,但日子過得安穩、有節奏:早上散步,練一套八段錦,有時去行山,偶爾下水游幾圈;之後到茶樓喝一壺早茶,翻翻報紙,和熟客閒聊幾句,再各自去上班。

太太在過去一年,經歷了母親的離世。她的母親於 2023 年因癌症去世,享年 87 歲。病情最初是女性生殖系統出血,之後歷經多次求醫——在香港與中國兩地的政府醫院、私家診所、化驗所、MRI、抽血檢查都做過。因為太太在中國有一位多年好友是西醫,好友的兒子也是醫生,所以她能接觸到很多不同的醫療資訊與照護方式。

這段照顧母親的經歷,讓她在面對丈夫的病時,有更多的資訊來源與判斷依據,也讓她覺得這一切似曾相識。當年我曾提醒過她,母親的病情其中一個成因,可能與家中風水格局有關——如果不作調整,家中其他成員也可能受影響。

由於夫妻倆與母親信奉同一宗教,他們對「冤親債主」的觀念並不陌生,也相信這可能是某些頑疾的成因之一。對他們而言,這並不是用來恐嚇或施壓的說法,而是一種源自信仰與生活經驗的共同理解——在面對疾病時,除了醫療層面,他們也會自然地將這些精神與因果層面的因素納入考量。




🩺 2024 年一月:夜尿困擾與初步檢查

冬季開始,病人每晚要起床五至六次如廁,嚴重影響睡眠。太太建議全面檢查,結果 PSA 指數 4.8。雖然仍在臨界範圍,但醫生提醒必須跟進,因為 PSA 升高可能與前列腺癌相關,不能掉以輕心。於是醫生建議觀察,並轉介泌尿科專科作進一步檢查。

太太因為過去一年照顧母親的經歷,對「癌症」二字特別敏感。當聽到醫生提及「必須跟進」時,她心裡一沉,於是主動聯絡我——不是因為要立即接受療程,而是希望透過我所用的各種預測工具(例如微肌力測試、文字塔羅牌、奇門遁甲),先行檢視病情的走向,了解可能會發生什麼事,好讓他們能更早作出準備。

太太對我一向有信任,覺得我能提供另一種角度的幫助;但丈夫雖然認識我,也知道我能做療癒,卻總覺得這些方法太過虛無、不太能接受。他更多時候選擇觀望,甚至抱著懷疑態度。這種夫妻之間的差異,亦為日後的療程推進埋下了伏筆。




🌿 二月至四月:多方嘗試

二月至四月,他先後看了兩位泌尿科專科,做了血液檢查、超聲波、MRI,PSA 指數從 5 升到 6.5。同時,他嘗試不同的中醫調理——不同醫師開了不同方劑;又添購保健品,聽說對前列腺有幫助。太太後來也坦言,他們在保健品上的花費已經不少,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。

除此之外,他還聽朋友說添置了健康器材,花了幾千元;再加上各種化驗與 MRI 檢查,每次動輒也是幾千至幾萬。某些中醫甚至強調必須使用名貴藥材,或朋友介紹的偏方草藥,這些藥材稀有難找,價格自然不菲。這些投入累積下來,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,但效果卻始終有限。相比之下,我的療程費用算合理了,卻未願意嘗試。

三月的一個下午,我在街角遇到他們,陽光斜照在行人道上。我問:「近況如何?」
他笑笑說:「我在看中醫,看看這些藥有沒有效果。」
太太低聲補了一句:「他想多試幾種方法。」語氣裡有點無奈。




🌿 五月至七月:科技輔助+勤練新功

進入五月後,病人開始加強自我療癒的行動。他在商家試用光療儀器一段時間後,又添置了回家。經親友轉介去聽保健與理療講座後,又一次被試用吸引,最後每天在家使用;八段錦練得更勤,還學了一套近年在不同國家流行的新功法。

這個轉變,源於一次偶然的機緣。他遇到一位多年未見的台灣朋友,對方過去身體狀況不佳,但因持續練習這套功法而康復,並分享了不少癌症患者改善的案例。病人深受鼓舞,積極投入練習,甚至一度將這套功法視為主要療癒方向。

太太雖然仍然關注,但也開始感到無力——她曾私下向我表示:「他現在好像什麼都試,但又什麼都不深入。」

七月中,他繼續在香港的私家診所進行例行檢查。最新一次的報告顯示 PSA 指數已經升到 11。這個數字令他們再次感到不安,但那些正在嘗試的療法似乎未見明顯進展。




🌿 八月下旬:加碼行動與迷失方向


 那段時間,他一方面為將來能夠選擇政府醫院的手術鋪路,另一方面卻不斷尋找替代方法,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去嘗試不同的療癒途徑。這種「加碼行動」,表面上看似積極,實際上卻讓他逐漸偏離了最初的方向。

某天再去檢查,報告顯示 PSA 飆升至 18。夫妻焦慮不安,於是再次聯絡我。經過多番分析利弊與太太的勸解後,原本最理想的計劃是先連續十次療程,但病人勉為其難只肯嘗試三天。結果,在 PET Scan 前,他只完成了四次療程。雖然症狀已有改善,但病人卻拖延到之後才答應持續進行。




🌿 九月中旬:影像檢查的矛盾結果
九月中,PET Scan 結果顯示完全找不到癌細胞。腫瘤科醫生最終表示「不是癌症」。太太難以接受,追問原因,醫生僅解釋:「現在檢測不到癌細胞,我幫不了你,只能轉介泌尿科醫生再跟進。」

泌尿科醫生接手後,觸診發現前列腺有硬塊,認為風險極高,並強烈建議十月安排活檢。如果活檢後確定有癌細胞,就直接切除前列腺,認為這樣能一勞永逸。他解釋,雖然PET Scan 在極早期階段往往無法偵測到癌細胞,但同時對PSA指數持續遞增及八月份突然飆升的原因也感疑惑。



🌿 十月:堅持與放棄之間
十月中旬完成活檢後,報告顯示左側前列腺組織未見癌細胞,結果為陰性;但在右側前列腺,發現了異質性病變,部分區域癌細胞指數較高,另有癌前病變。整體而言,屬於毒性較低、早期階段的病灶。這樣的矛盾結果,讓人不禁思考:為什麼在 PET Scan 裡完全看不到癌細胞,但活檢卻能找到痕跡?或許,正是因為在 PET Scan 前,他已經接受了四次氣場重塑,暫時抑制了癌細胞的活性,使得影像檢查無法顯示異常。

其實八月底至十月做活檢組織前,他又接受了 15 次氣場重塑。夜尿情況明顯改善:根據病人回憶,最嚴重時一晚要小便 15 至 20 次,什至有時連病人自己都數不清,只感覺半小時未到就要去小解,幾乎整晚無法入睡;而在療程後,最佳時期只需起床 3 至 4 次,即使一般情況下也不過 5 至 6 次。這對他而言已是極大進步。為了讓他能清楚記錄夜尿次數,我還教他用茶樓帶回來的牙籤來算:每次如廁後將一支牙籤移到另一邊,翌日一眼便能看出次數。這樣的數據,也讓改善更具體可見。

然而,他真正渴望的,是徹底根治夜尿問題。之前因泌尿科醫生建議,活檢後若確定有癌細胞,切除前列腺,就是解決尿頻的最佳選擇。這個假設的預期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內,最終選擇相信醫生可徹底根治夜尿問題,並因費用考慮而停止我的療程。太太雖然極力勸說,卻無法改變他的決定。這一刻,夫妻之間的信念差異徹底浮現。




🌿 十一月:抽組織後的抉擇
十月中所做的活檢結果發現極輕微癌細胞,醫生建議切除前列腺,並解釋:「這類癌細胞一般生長得比較慢,但根據你之前的 PSA 指數變化來看,上升得相當快,這是一個警號。因為過去也有病人遇過類似情況,PSA 持續上升,等到活檢組織時,已經是第三期了。所以現在最好還是盡早切除。」

病人心裡清楚,癌症仍屬極早期。他覺得既然還有時間,就不必急於在私家醫院動刀,加上手術費用高昂,於是要求轉介至政府醫院排期。後來我才從太太口中得知,他已確定會在 2025 年六月在公立醫院接受手術。在這段等待的日子裡,他沒有再聯絡我繼續療程,而是選擇依靠其他方法。他認為病情不急,卻忽略了氣場重塑可能帶來的深層改變。太太則根據時間線與活檢結果,推斷療程的確曾發揮作用。

我真的很想知道真相,所以特地以兩枚兩元硬幣進行筊問。結果顯示:

  • 第一個問題:「是否因為做了氣場重塑後,影像 PET Scan 才未發現癌細胞?」連續五次都是聖杯。根據基本機率計算,單次出現聖杯的機率約為 50%,因此連續五次的機率是 $$(1/2)^5 = 1/32 \approx 3.125%$$。換句話說,這樣的結果在隨機情況下相當罕見。

  • 第二個問題:「八月份 PSA 飆高至 18 時是否已經有癌?」連續七次都是聖杯。其機率為 $$(1/2)^7 = 1/128 \approx 0.78125%$$,更是極低的機率。

從純粹數學角度來看,這樣的結果屬於極低機率事件,因此更值得重視。這些數字並不是代表「百分之九十幾的肯定」,而是說明:在隨機情況下,要連續得到這樣的結果非常少見,因此更容易讓人聯想到背後可能存在某種意義。這些結果也與我早前用微肌力測試所得的答案一致,進一步支持了「氣場重塑在 PET Scan 前可能暫時抑制癌細胞活性」的推論。因為PET Scan前曾進行四次氣場重塑,而活檢前亦曾有做十多次的關係。或許,由於病人是在活檢前七天決定終止我的療程,盡管活檢後就再檢測不到濃度較高的癌細胞,但日後讓搞事者捲土重來未可知。

我常思考:為什麼 PET Scan 裡完全看不到癌細胞,但活檢結果卻能找到痕跡?或許,當病人活檢前停止療程後,身體就像一個花園,少了持續的澆水與照顧,雜草和蟲害便有機會冒出來;又或者,就像冰箱裡的食物,只要電源持續供應,就能保持新鮮,但一旦停電,腐壞的速度就會加快。




📍 後續追蹤:手術成功,卻未解困境
據病人的太太回報,2025 年六月在公立醫院完成前列腺切除手術,手術尚算順利,病理報告也確認僅有少量癌細胞,證實病情仍屬極早期。然而,這場手術並未如他所期望地帶來全面改善。

術後數月,夜尿問題依然困擾著他,更經歷過數次在公眾場合發生令人尷尬的漏尿情況,導致褲子都滲濕了。現在甚至需長期依賴紙尿片維持日常生活,身體的不適與心理的落差逐漸累積,他開始質疑自己的決定是否過於倉促。

他與太太經弟弟介紹前往內地求神問卜,找了一位通靈的女士,欲想查看母親去世後的狀況,順便詢問丈夫的身體。神婆斷言:「這刀不該動,癌症日後仍有復發之象。」這番話讓他陷入深深的懊悔——他開始懷疑,是否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選擇。

回想起等待手術的日子,PET Scan 一度未見異常,那時他選擇終止氣場重塑的療程,卻忽略了療程可能帶來的深層改變。太太則能從時間線與活檢結果中,合理推斷療程曾發揮作用。如今,手術雖成功,卻未能解決根本夜尿問題,反而留下了身體上的不便與心理上的陰影。這段經歷提醒我們:醫療決策不僅是科學的選擇,更是對時機、信念與身體智慧的深度理解。錯過了真正有效的時機,有時比病情本身更令人遺憾。


✨ 感悟

回顧整個過程,我深深感受到:療程的價值,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即時看見。病人因為選擇了等待與其他方法,最終錯過了繼續改善的黃金時機;而太太卻能從事實與時間線中,合理推理出療程曾經帶來的幫助。

這也提醒我,有些時候,真正的價值並不是立刻被當事人承認,而是旁觀者從結果中推理出來。方向比金錢更重要,因為錯過了,就不一定能再追回。

我的療程收費,是因為能量需要平衡,而不是單純為了金錢。許多傳統智慧都指出,當有人介入去幫助病人時,其實也等於在承擔、分擔他的一部分因果。有些癌症背後的糾纏,往往與冤親債主有關——他們並不是一定要取命,而是要病人付出某種代價。有時候這個代價就是金錢。若沒有這樣的付出,能量就難以達到平衡,療程也往往難以真正發揮作用。

當然,也有人不相信這些說法,認為這只是玄學。但不同的觀點可以並存,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與表達的自由。信或不信,並不影響它的存在。就像空氣、電波、不同波段的光線——我們看不見、摸不著,但它們確實存在並且在運作。

真正驅動我堅持的,是希望幫助那些願意相信、願意堅持的人走出困境。雖然任何療程都不能說是百分之百保證,但我對自己方法的力量與過往的經驗有信心,它能為那些陷入絕望的人,帶來一線曙光。

真正的代價,不是金錢,而是錯過的時間;而這樣的錯過,最終可能換來無法逆轉的命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