🌸 八旬婦人篇一句話,或許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

🌸 八旬婦人篇 —— 一句話,或許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
 《不要等到錯過,才明白轉介的力量》


背景:比同齡人更健康的她

她今年八十歲,身體狀況比同齡人好得多。多年來,她習慣以食療調理身體,少看中醫,卻固定每半年到西醫家庭醫生那裡做檢查,一年兩次身體檢查,生活規律。雖然偶有老人常見的小毛病,但與同齡人相比,她的狀態已經算相當不錯。

去年,女兒認識了一位自稱擁有「特殊能量」的療癒師。她本身長期接觸冥想與 Reiki 等身心靈練習,對能量語言並不陌生,也因工作壓力曾有胸悶與睡眠不穩的困擾。幾次 20 分鐘的個別療程後,她當晚睡得更沉、隔天胸口不再緊,情緒也明顯平穩,因此覺得「有效」,便熱心安排親友分時段到朋友家接受療癒。

母親前後接受了五次,卻沒有特別感覺。她解釋,每次都要等女兒帶她去朋友家,還要輪候,環境嘈雜、時間短,難以靜下來。再加上她平日較少做身體覺察訓練,對細微的熱、麻與鬆不易捕捉;她的主要困擾也偏心理層面的「沒力、提不起勁、社交意願低」,這類改善更常表現在隔天精神與睡眠續航,而不是當下強烈體感。

這樣的差異,其實揭示了一個現象:市面上療癒師眾多,每個人方法各異,但並非人人都能兼顧不同體質與狀態,更少有人懂得如何在引導能量的同時,保護自己並妥善釋放個案的負能量。有些人雖自稱「大師」,卻只會在表層帶來短暫舒緩,甚至可能留下未被處理乾淨的能量殘留。

真正高階的療癒,不只是「讓人舒服二十分鐘」,而是能夠深入調整、守護能量場、引導身體自我修復,並確保過程安全穩定。這需要長年跨領域的學習與實踐,更需要能量掌控與釋放的高度純熟。這樣的功力,並非任何人能模仿或複製。




意外的發現:在預測諮詢中的能量感應

她原本只是來找我做預測的。在交談中,我隨口提到:「其實我也能做類似的能量調理,我稱為氣場重塑。」她聽後非常驚訝,因為從未想過我有這樣的能力。

其實,她之所以不知道,是因為我一向不是高調張揚的人,也很少主動宣傳自己。對我而言,真正的醫者「醫不扣門」——不會四處推銷或強行介入,而是等待緣分成熟,讓需要的人自己走到面前。

我始終相信,能量的流動背後自有安排。當一個人真的準備好、也有足夠的因緣與信用,上天自然會把他帶到合適的地方,讓他遇見能幫助他的人。能在這樣的時刻與我相遇,對她而言是一種幸運;而對我來說,則是一份責任。

我當時分享了一個不久前的案例:
 「一位六十多歲的男士,原本接受一項成功率高達 95% 的頸動脈手術,本應是例行而安全的預防措施,卻意外引發嚴重中風——從希望瞬間跌入絕望。誰也沒想到,在醫生都不敢保證的情況下,他竟然在不到一個月內奇蹟般甦醒、恢復,最後還能康復出院。」

這段故事令她全神貫注,眼神一刻都沒有離開我。聽到一半時,她甚至忍不住說道:「不知為什麼,我聽你講這些時,身體竟然有一股熱流和刺麻感在流動。」

她之所以對這個案例特別敏感,是因為她身邊曾有一位多年好友,也在中風後長期臥床。家人花盡心力照顧,卻始終無法讓他恢復如常。她低聲感慨:「如果那時候能早點知道你,也許結果會不一樣……」

這句話裡帶著一絲遺憾。她明白,很多時候錯過了黃金時機,就再也無法挽回。




反思與啟示

她坦言自己沒有大病,只是常覺得沒力氣、不想出門、不愛社交,整天提不起勁,像是心理上的疲乏。於是,她主動提出希望我幫她做氣場重塑。

她的經歷讓我再次意識到:很多時候,真正影響我們的並不是大病,而是那些長期被忽略的小困擾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狀態,往往會慢慢消磨一個人的精神與生活熱情。

她也提到,聽到中風案例時特別觸動,因為身邊曾有人因錯過黃金時機而留下遺憾。這讓她感慨,如果早些知道有不同的方式,也許結果會不一樣。

健康與生命的轉折,往往就在一念之間。有人選擇觀望,最後只能接受現實;有人願意嘗試,卻因此看見新的可能。她的故事提醒我們:不要小看分享的力量,因為一句話、一個介紹,或許就能在關鍵時刻,為別人帶來改變的契機。


三天的嘗試:從輕盈到困惑

我建議她先試三天,每次一小時(不同於她女兒介紹的療癒師只做 20 分鐘)。她欣然同意。

Day 1
 在她家裡,我請她躺在按摩床上,雙眼閉上,放鬆身體。我將手放在她頭部開始調理。她一邊接受,一邊忍不住和我聊日常瑣事。雖然我提醒她專注於身體感覺,但她仍不時開口。我尊重她的選擇,偶爾簡單回應。

Day 2
開始前,她告訴我:「昨晚睡得很安穩,下床時雙腿像踩在雲端一樣輕盈,這種感覺我從來沒有過!」她既驚喜又興奮。 我提醒她不要過度期待。過程中,她依然保持「邊聊邊做」的習慣。

Day 3
開始前,她說雖然沒有第一天那麼特別的感覺,但依然覺得心情平靜、精神充沛。完成後,她報告說:「今天沒有奇怪的感覺,但早上醒來精神很好,整個人有力氣,心情也很舒暢。」她甚至承諾要繼續做七次,並安排了下週一的第四次療程。




意外的轉折:全身疼痛的夜晚

然而,週六清晨,我醒來時發現手機裡有十多條她的訊息與語音。她說自己凌晨兩三點開始,全身各處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與不適:

  • 先是左肩舊患(像網球肘般的痛感)復發

  • 接著胃部不舒服

  • 之後幾乎全身各部位輪流出現酸痛、搔癢或沉重感

她一度害怕,不知所措。她甚至提到:「那位特殊能量的療癒師說過,他只做 20 分鐘,是怕能量太強,老人家承受不了。你做一小時,會不會太多了?」




我的解釋與安撫

  • 我仔細看完她的訊息後,冷靜地逐步解釋:

  • 「這些反應並不是壞事,而是身體在進行自我檢查與修復。就像警察在城市裡巡邏,發現可疑之處就會處理。疼痛、酸脹或短暫的不適,只是身體在提醒你:這裡曾經有問題,現在正在被清理。通常這些反應會逐漸減輕,幾天後自然消失。」

  • 我進一步補充:
     「真正的療癒,不是我把什麼東西『加』進去,而是我協助你啟動身體原本就存在的自癒系統。人體是一個極其複雜而智慧的系統,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聰明。它會像一個總指揮,逐一檢查各個部位,決定哪裡需要優先修復。這不是外力強行改變,而是你自己的身體在做決定。」

  • 我也坦誠地說:
     「如果我只是為了做生意,說一句『我可以保證你不會再痛』其實很容易。但那樣的承諾只是討好,卻不是真相。真正的專業,是如實告訴你:我無法控制你的身體智慧,我只能提供能量的引導與支持。就像汽車需要加油,有時甚至要靠拖車幫忙啟動,但真正能行駛、能抵達目的地的,始終是車子本身。」

  • 最後,我提醒她:
     「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大病,就代表完全健康。但身體裡往往有許多隱藏的問題,平時不會表現出來。等到症狀浮現時,往往已經是比較嚴重的階段。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平日看似沒事,卻突然中風、心臟病發,甚至被診斷出無法逆轉的疾病。療癒過程中的這些小反應,就像身體在提前發出訊號,提醒我們:『這裡需要調整。』如果能在早期就做小小的修正,往往能避免未來的大問題。」

她聽後安心許多,決定暫停療程,等完全恢復再繼續。果然,一週後疼痛消失,但她仍心存顧慮,擔心再度發生。

她問我:「你能保證不會再痛嗎?」

我微笑著回答:「不能。因為這不是我能隨口承諾的事。要是為了做生意,說一句『一定不會痛』其實很容易,很多人都會這麼說。但那樣的承諾只是討好,卻不是真相。

真正的療癒,是你身體自己的智慧在運作,我只是協助它啟動。就像汽車需要加油,有時甚至要靠拖車幫忙啟動,但真正能行駛、能抵達目的地的,始終是車子本身。

我能做的,是盡力守護與引導,讓你的身體有更好的條件去修復;但我不會為了討好你而給出虛假的保證。因為療癒不是交易,而是你與自己身體的一場合作。」




✨ 感悟 —— 層次的差異

在這些年裡,我遇過許多人嘗試過不同的療癒方式。市面上的療癒師確實很多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與風格,有些能帶來短暫的舒緩,有些則讓人覺得「好像有效果」。這些都是真實的經驗,沒有對錯。

但我也觀察到一個現象:並非所有療癒都能兼顧不同體質與狀態。有些方法只停留在表層,帶來一時的放鬆;而有些方法,則能深入到更深的層面,讓身體的自癒力真正被喚醒。這種差異,不在於誰自稱「大師」,而在於是否能在過程中守護個案的能量場,並確保釋放過程安全、穩定。這就像有人會開車,但不懂得維修;車子一旦出現問題,就可能把乘客帶進危險。真正高階的療癒師,不只是「給能量」,而是能 同時守護、調整、引導,確保過程穩定,避免副作用,並讓身體的自癒系統真正被喚醒。

我常說,我不是什麼神奇人物,只是長年學習、實踐,把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,並在過程中盡力守護每一位來到我面前的人。真正的療癒,不是追求「每次都有特別感覺」,而是讓身體逐步恢復平衡,讓人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力量與安定。

或許,這就是所謂「層次的不同」。不是誰高誰低,而是每個人能量的深度與廣度,決定了療癒能走多遠。

真正的療癒,能在關鍵時刻,為一個人帶來新的可能。這位八旬婦人因為聽到中風案例而心生觸動,也讓她意識到:如果早些知道、早些轉介,或許就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。

所以,當你身邊有人正陷入困境,不要猶豫。分享、轉介,也許就是他們與奇蹟相遇的契機。錯過了,可能就是一生的遺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