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願放手的救援:八旬嫲嫲腎病療癒的起點

🌟 一場不願放手的救援:八旬嫲嫲腎病療癒的起點

今次的主角不是我們的親人,也不是朋友的母親,而是我們療癒班同學的奶奶——一位82歲的老婦人,長年受慢性腎病折磨。這段療癒旅程的開始,源自一場幾乎無望的醫療安排。

根據醫生的最新評估,她的腎功能已進入危險階段,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(eGFR)已逼近18 ml/min/1.75m²——這是腎病第五期的指標,也代表腎功能僅剩不到14%。病人已出現典型末期腎病症狀:極度疲倦、夜尿頻繁、下肢水腫、食慾不振與情緒低落。這些症狀不僅折磨著她,也讓家人日常生活陷入混亂,例如夜裡頻繁如廁,家人輪候廁所時常感煩躁;長時間的疲倦,令她幾乎無法外出,家庭氣氛也因此變得沉重。醫生已正式安排她在一個月內開始接受洗腎治療。

在香港,洗腎意味著最少每週三次、每次四小時的透析,長期依賴機器維持生命,生活品質與自由度大幅下降。一旦進入洗腎程序,便無法自然恢復腎功能。這不只是身體的轉折,更是生活的終點線。這個消息讓她的孫女陷入焦急。

雖然她知道母親與嫲嫲多年來關係冷淡——自從父母離婚後,各自生活而關係疏遠,甚至不願多提嫲嫲的名字。母親曾對她說過:

「你知唔知佢以前點對我?無論爸爸做錯幾多嘢,佢都係站喺爸爸嗰邊,從來唔聽我講。你細個唔明,但我真係好心痛。你而家叫我幫佢?你係唔係傻咗?」

但女兒卻堅持:

「我知你唔鍾意佢,但我係佢一手湊大㗎。由我小學開始,佢每日煮早餐、接放學、照顧我病、陪我做功課。佢一直都照顧我。你唔幫佢,我會一世都唔安樂。」

母親一度拒絕,甚至激動地說:

「你叫我搵班同學幫佢?人哋都要返工,你想佢哋做義工咩?你過唔過意得去?人哋同你嫲嫲有親?你真係諗清楚未?」

女兒見母親不肯幫忙,便要求直接聯絡我們,甚至問母親要我們的聯絡方式。母親怒斥:

「你唔好發癲!你唔識佢哋,你點搵人哋?你唔好亂嚟!」

母親非常清楚女兒的性格,她會用盡方法誓不罷休地找到我們。為免麻煩,母親只好應女兒要求相約我們見面。在見到她女兒前,母親早已私下向我們透露整個故事,包括她與女兒的對話、女兒的反應,以及她自己內心的掙扎。她沒有強迫我們,也沒有刻意推銷,只是誠懇地讓我們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。見面時,女兒亦單刀直入地說:

「我知道你哋唔係神,但我想用呢一個月試盡所有可能,睇下奇蹟會唔會出現。我之前聽媽媽提過,你哋老師唔係成日講能量可以改變命運咩?如果你哋真係咁勁,呢次就係最好嘅證明。」

她半開玩笑地說這是一次「挑戰」,也是一次「口碑測試」——如果我們真的能在洗腎前逆轉病情,不但能救回她最親的嫲嫲,也能讓我們的療癒技術被更多人認識。她的語氣雖然輕鬆,但眼神裡卻藏著深深的期盼。

而我們四人早已在療癒班中互相熟識。剛學成的時候,大家都懷著滿腔熱誠——希望能幫助更多人,證明所學的技術真的能帶來改變。那時候,我們幾乎不問回報,只想盡快累積經驗,讓療癒真正落地。

但隨著時間推移,我們也逐漸明白:在香港這樣的環境,生活對每個人都不容易。病人多、家庭壓力大,而我們自己也有各自的工作、家庭與人生課題。我們不是不願意幫忙,而是明白——若每次都免費付出,根本無法長期維持。更重要的是,免費並不代表被珍惜。我們曾遇過一些個案,當你真心付出,反而被誤解、被要求更多,甚至被忽略。那種失落感,讓我們深刻體會到:「免費,有時比你原本付費更昂貴。」

這不是抱怨,而是現實。金錢不是目的,但它是維持療癒穩定與尊重的工具。真正的療癒,不只是能量流動,更是彼此的信任與承諾。

這次我們願意幫忙,不只是因為她嫲嫲的病情,而是因為這位母親與她女兒之間那份深層的情感牽引。

我們知道,這位母親的離婚經歷非常辛苦——多年來,她一個人承受著家庭破裂的痛苦、生活的重擔,以及來自前夫家庭的冷漠與誤解。她對奶奶的感受並不正面,覺得她一直偏袒兒子,從未真正理解過自己。這種情緒積壓多年,讓她對「幫助奶奶」這件事本能地抗拒。

但我們也明白,作為母親,愛兒子是一種本能;而作為媳婦,放下仇恨,才是療癒的開始。這不是誰對誰錯,而是每個人在自己角色裡的盲點與執著。她女兒的堅持與孝心,讓我們看到這個家庭仍然有愛、有希望、有可能改變。

我們願意幫她女兒,不只是為了她嫲嫲的病情,而是希望這位母親能在這段過程中,慢慢放下過去的糾結與傷痛,也讓她女兒感受到:當你真心為一個人付出時,世界是會回應的。

我們相信,這不只是一場療癒,更是一個家庭的轉化契機——讓原本破碎的關係,有機會重新連結;讓原本沉重的心,有機會重新呼吸。這份信念,正是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的原因。




第二章:療癒的第一天 —— 初次接觸與能量反應

在母女的堅持與我們的共識下,療癒終於展開。第一次療癒安排在母親位於柴灣的美容健康店內。這個地方平日是她接待客人的小天地,空間不大,但乾淨整潔,帶著淡淡的精油香氣。對於一位長年進出醫院的病人來說,這裡顯得格外溫暖與親切。

🧩 團隊分工

我們四人各自分工:

  • 我負責頭部,專注於神經與意識的調整;

  • 母親(店主)負責胸腹部,協助呼吸與腎臟能量流動;

  • 另一位女同學負責足部,穩定地氣與排毒通道;

  • 男同學則以氣功與中醫理論為基礎,輔助全身經絡的疏通。

這樣的分工,讓我們能同時從不同層面介入,形成一個完整的能量循環。

🌿 病人的狀態

當天嫲嫲由孫女攙扶著進來。她的步伐緩慢,臉色蠟黃,眼神中帶著倦意。她說話聲音低沉,帶著一種「提不起勁」的無力感。孫女在旁邊小聲補充:「最近她夜晚要去廁所五六次,成日瞓唔好,朝早起身就話頭暈,成日冇胃口。」

這些描述與醫學上末期腎病的典型症狀完全吻合:夜尿頻繁、疲倦、食慾不振。這讓我們更清楚,這次療癒不只是能量上的調整,更是對她生活品質的一次嘗試改善。

✨ 療癒過程

嫲嫲躺在美容床上,閉上眼睛。我將雙手輕輕放在她的頭部,專注於感受能量的流動。剛開始時,她的頭部感覺僵硬,像是被一層厚重的壓力包裹著,能量流動緩慢。

母親在胸腹部的位置,感受到一股沉重的濁氣,呼吸似乎不夠順暢;足部的同學則說她的雙腳冰冷,能量像被堵塞在小腿以下;而男同學在經絡調整時,明顯感受到腰腎一帶的能量滯塞。

隨著我們持續引導,約二十分鐘後,嫲嫲的呼吸逐漸平穩,臉色也稍微紅潤起來。她的雙腳開始回暖,甚至輕輕動了一下,像是身體在回應能量的流動。

👀 家屬的觀察

孫女全程在旁邊觀察。她驚訝地說:「平時嫲嫲好少咁安靜,成日會呻痛,但今日好似瞓得幾安穩。」

療癒結束後,嫲嫲緩緩睜開眼睛,聲音比剛來時更有力了一點,輕聲說:「頭冇咁重,好似鬆咗啲。」雖然只是細微的變化,但對一位末期腎病患者來說,已經是一個重要的訊號。

💡 我們的反思

第一次療癒讓我們看到希望。雖然我們清楚,這並不是一場可以立刻逆轉病情的奇蹟,但至少在那一刻,她的身體與心靈獲得了片刻的舒緩。這也讓我們更堅定:只要持續下去,或許能為她爭取更多時間與生活品質。




第三章:療癒的進展與關鍵轉捩點 —— 頭顱能量釋放的瞬間奇蹟時刻

經過幾次療癒後,嫲嫲的狀態逐漸有了改善。她的夜尿次數減少,精神比之前稍微好轉,臉色也不再那麼蠟黃。雖然這些變化細微,但對一位末期腎病患者來說,已經是難得的進步。

就在第五次療癒(有些人記得是第七或第九次,但我們都清楚,那是一個無法忘記的日子)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奇特現象。

🌋 能量的異動

那天,我依舊坐在她的頭部位置,雙手輕輕放在她的頭頂。起初一切如常,能量緩慢而沉重。但忽然之間,我感覺到她的頭顱內部似乎在微微震動,像是地底深處的岩層開始鬆動。

下一秒,一連串清脆的聲響在我掌下爆發——
 
「啪!啪!啪!啪!」
 短短不到兩秒,卻如同火山爆發般震撼。

我清楚地感受到她的頭骨在移動,像是骨骼之間重新排列、重組,回到它們原本該在的位置。那一刻,我的手掌彷彿成了見證者,感受到她頭顱內部的骨骼像拼圖般自動歸位。

原本僵硬如石的頭部,突然變得柔軟——像嬰兒的頭頂般溫暖、彈性、輕盈。

🧠 病人的感受

療癒結束後,嫲嫲睜開眼睛,眼神比以往更清澈,語氣中帶著掩不住的興奮,幾乎是迫不及待地說:

「以前我個頭好似被鎖住咁,入面有一層硬殼。今日突然好似打開咗,成個人都輕咗,連眼都光咗!」

她的聲音比平時響亮許多,帶著一種久違的雀躍,讓在場的我們都感受到她的激動。

👀 家屬的觀察

孫女在旁邊看得目瞪口呆。她說:

「平時嫲嫲去廁所都要坐成七八分鐘先出嚟,成日搞到屋企人等到好煩。但經過今次療癒之後,佢只係坐咗三分鐘就出嚟,仲笑住話:『今日好順喎。』」

這樣的對比,讓家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療癒帶來的實際改善。

👩‍⚕️ 其他療癒成員的觀察

這次頭顱能量釋放的瞬間,不只是我有感受,其他三位療癒成員也同樣察覺到異常:

  • 母親(胸腹部位置):她說當時突然感覺胸口那股沉重的濁氣瞬間鬆開,好像有一股清新的氣流湧入肺部,呼吸變得順暢。

  • 女同學(足部位置):她驚訝地說,嫲嫲的雙腳原本冰冷,但就在頭骨發出聲響的同時,腳底突然變得溫熱,甚至有一股能量像波浪般往上湧。

  • 男同學(經絡調整):他則描述,腰腎一帶原本滯塞的能量突然像被打通,整個下背部的氣場變得流動起來,甚至讓他自己也感到一股震動。

這些觀察讓我們更確信,這並不是我一個人的主觀感受,而是整個團隊同時見證到的能量轉化。

🔍 療癒者的反思

事後我查閱資料,發現這種「頭骨自我重組」的現象極為罕見。在部分高階的頭顱能量療法(如顱骶療法 Craniosacral Therapy)中,曾有記錄到頭骨微調的現象,但像這樣在短時間內出現清晰的骨骼移動聲響,並伴隨能量流動與病人狀態劇烈改善的案例,幾乎未曾見過。

這讓我深明頭顱能量釋放的瞬間:或許我所掌握的療癒技術,已觸及某種更深層的身體智慧。不是我「有超能力」,而是我在那一刻,剛好成為了那扇門的開啟者。

✨ 關鍵的轉捩點

自從那次「頭顱能量釋放的瞬間」之後,每一次我為她療癒頭部時,能量的流動都變得更加順暢。血液循環明顯改善,能量能輕易傳導到全身。嫲嫲自己也說,每次療癒後,她都能感受到比之前更深的放鬆與輕盈。

這個關鍵時刻,成為她康復進程的轉捩點。從那天起,她的改善速度明顯加快,甚至讓我們都感到驚訝。




第四章:療癒的持續與生活的改善

頭顱能量釋放的那一刻,成為整個療癒旅程的轉捩點。從那天起,嫲嫲的狀態明顯加快改善。

🌱 日常生活的變化

  • 如廁時間:原本每次如廁要坐七八分鐘,經過幾次療癒後,逐漸縮短到五分鐘,再到三分鐘。這個細節雖小,卻大大改善了家人的日常生活,因為不再需要長時間輪候廁所。頭顱能量釋放的瞬間頭顱能量釋放的瞬間

  • 夜尿次數:從每晚四次,減少到三次,後來甚至有幾晚只需起身兩次。這讓她能真正睡一個安穩覺,精神狀態明顯好轉。

  • 食慾與體力:她開始主動要求吃東西,甚至說「想食少少粥」,這在之前是難以想像的。走路時也不再完全依賴攙扶,可以自己慢慢移動幾步。

🌸 精神與情緒的改善

嫲嫲的眼神逐漸變得明亮,說話也比以前更有力。她甚至開始和孫女談起往事,笑著回憶她年輕時的生活。孫女說:「好耐冇見阿嫲咁開心講嘢,之前成日都係呻痛。」

這種情緒上的轉變,對整個家庭來說,比身體上的改善更珍貴。因為當一個人重新燃起希望,整個家庭的氣氛也隨之改變。

🔄 療癒頻率的調整

最初我們每週為她療癒三次,後來隨著狀態穩定,逐步減少到每週兩次,再到每週一次。每次療癒後,我們都會觀察她的反應,並根據需要調整方式。

  • 頭部療癒:持續保持,因為這是她改善最明顯的部分。

  • 胸腹部療癒:逐步減少,因為呼吸與能量流動已經順暢。

  • 足部療癒:仍然重要,用來穩定地氣與排毒。

  • 經絡調整:隨著腎臟能量改善,男同學的經絡疏通效果更明顯,讓她腰背不再沉重。

👩‍👧 母女之間的對話

有一次療癒結束後,孫女私下對母親說:

「媽,如果我當初唔堅持,奇蹟一定唔會發生。我而家真係知道,你同你同學真係有能力幫人療癒。以前我都覺得你好似講大話,甚至有啲睇低你,對唔住。」

母親聽後愣了一下,眼眶微微泛紅,沒有多說什麼,只是輕輕點頭。這一刻,母女之間的隔閡似乎也被慢慢化解。

🍲 療癒後的晚餐分享

幾天後的一次療癒結束後,我們一同留下來吃晚餐。席間,母親主動提起這件事,她對我們說:

「其實嗰日我個女同我講咗啲心底話,佢話如果唔係佢堅持,奇蹟唔會出現。佢仲話以前睇低我,當分享你哋嘅神奇案例時,覺得我講大話,但而家佢真係相信我同你哋有能力幫人。」

說到這裡,她的語氣帶著一絲感慨,也有一點釋懷。

我們聽後都很感動,大家互相對望,心裡都明白:這段療癒能有這樣的進展,並不是單靠某一個人,而是因為大家一齊營造出了一個合適的環境,互相支持,才令改善得以發生。

這份體會,讓我對身邊的同伴充滿感激。沒有多餘的言語,但我們彼此都明白,正是因為這份信任與配合,才讓這段旅程走得更遠。

✨ 家人的感受

母親雖然一開始抗拒,但看到女兒的堅持與奶奶的改善,她的態度也慢慢軟化。她曾經在一次療癒後輕聲對我們說:

「其實我都冇諗過,佢會有咁大改善。雖然我同佢好多心結,但見到佢好返啲,我心入面都舒服咗。」

這句話,讓我們感受到這場療癒不只是針對病人,而是整個家庭的療癒。




第五章:療癒的挑戰與結束的原因

隨著療癒持續進行,嫲嫲的狀態雖然逐步改善,但我們也開始面對一些新的挑戰。

🏠 療癒地點的限制

最初的療癒安排在母親的美容健康店。這樣的選擇並非偶然,因為她們一家住得很近,對嫲嫲來說既方便又熟悉,也能讓她在一個安心的環境中接受療癒。這段時間,療癒進行得相對順利。

👥 人手逐漸不足

然而,隨著時間推移,我們的團隊人手開始減少。中期時,只剩下三個人能固定參與;到後期,更只剩下兩個人能持續支持。雖然我們盡力維持,但人手不足讓療癒的安排變得越來越困難。

🚶‍♀️ 地點轉移的考量

隨著嫲嫲的狀態逐漸好轉,我們開始考慮把療癒地點轉移到其中一位女同學位於旺角的工作坊。這樣的安排對我和女同學來說更方便,也能在更專業的環境中進行。經過與孫女的討論,她、母親以及家中的外傭都答應會負責接送嫲嫲,三人輪流帶她前往旺角,確保她能準時、安全地到達。

然而,對母親來說,這樣的轉移卻並不容易。她已經在努力平衡自己的美容店生意與照顧病人的責任,若要她長期抽身到旺角參與,對她而言實在太遠、太困難。這也意味著,即使地點轉移能解決部分問題,仍然無法完全克服人手與家庭現實的限制。

🎓 學業到工作的轉變

同時,孫女的身份也在這段時間發生了變化。她從學生轉為初入職場的上班族,時間和精力都被工作佔據,能投入在嫲嫲身上的陪伴和協助相對減少。這讓原本已經緊張的人手安排更加吃力。

🧪 醫生的檢查與反應

在療癒進行到中期時,嫲嫲按例回到醫院做了一次常規驗血檢查。結果顯示她的腎功能指數(eGFR)和相關數據,竟然比之前明顯改善。醫生看著報告,神情有些疑惑,甚至直接說:

「以我嘅經驗,呢啲指數唔應該咁樣變化,幾乎係唔可能嘅事。」

他追問孫女:「病人最近食咗啲咩?有冇接受過咩治療?」

孫女沒有隱瞞,嚴肅地回答:「因為佢有接受外面嘅療癒。」

醫生聽後並沒有給予讚賞或肯定,亦沒有多問那是什麼療癒,而是神情嚴肅地說:

「作為西醫,我唔會推薦呢類非科學方法。我唔會評論,但我會密切監察情況,暫時延後洗腎治療嘅安排。」

他還以專業的口吻補充了一些建議,例如注意飲食、保持水分平衡、定期覆診等。

這樣的反應,對我們和家屬來說並不意外。因為在西醫體系裡,醫生不會公開承認或支持任何非正規療法,這是他們的專業立場與責任。對一般人而言,這也是一個提醒:如果沒有接觸過替代療癒,病人往往只能依循「標準醫療程序」走向不可避免的結局。

🛑 療癒的暫停

最終,因為地點、人手和家庭狀況的多重限制,療癒在進行了三個月後暫時告一段落。

我們心裡都明白,這並不是因為療癒失敗,而是因為現實條件不足以支撐長期的持續。

💡 我們的體會

這段經歷讓我們深深體會到:

  • 療癒的力量是真實的,但它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與持續的支持。

  • 家庭的心結若不化解,療癒的效果會受到限制。

  • 團隊合作與彼此信任,是推動療癒能量的關鍵。

雖然療癒暫停,但我們並不覺得遺憾。因為在這三個月裡,我們見證了病人從絕望到改善,見證了孫女的孝心,見證了母親態度的轉變,也見證了我們自己在療癒路上的成長。




第六章:後續的消息與我們的驚喜

療癒暫停後,我們心裡雖然有些遺憾,但也接受了現實。畢竟,環境、人手、家庭狀況都不是我們能完全掌控的。那段時間,我們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與工作,偶爾會想起嫲嫲,也會默默祝福她。

📺 意外的觸發

大約一年多後的一次聚會,餐廳的電視正好播放著一個由醫生主持的腎病系列節目。畫面裡的專業講解,讓我突然想起當年的個案,於是轉頭對這位母親隨口說:

「睇住呢個節目,我突然諗起,好耐冇聽你提起奶奶喇,佢而家點呀?」

其他成員聽到後,也立刻露出好奇的神情,大家才突然意識到,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再談起這位病人。

💬 母親的驚喜消息

母親這時語氣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驚喜,眼神閃爍著光,直接說:

「佢而家唔使洗腎!」

這句話像一顆石子投入湖面,瞬間激起我們心中的漣漪。

我們愣了一下,隨即心裡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。原來這段經歷並沒有結束,而是靜靜地延續著。

🧪 醫生的持續觀察

母親補充說,嫲嫲一直有定期回醫院覆診和驗血。醫生每次看到她的指數,仍然覺得奇怪,因為數據並沒有如預期般惡化,反而維持在一個「延緩惡化」的水平。醫生依舊保持專業立場,沒有對療癒作出任何評論,只是說:

「我會繼續密切監察情況,暫時唔需要洗腎。」

他還以專業的口吻補充了一些建議,例如注意飲食、保持水分平衡、定期覆診等。

這樣的態度,說明醫生不會公開承認或支持任何非正規療法,這是他們的專業立場與習慣。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這也正好突顯了療癒帶來的「無法解釋的改善」。

🌸 我們的驚喜與感動

聽到這個消息,我們心裡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。這不只是因為嫲嫲延緩了洗腎的命運,更因為這代表著:

  • 她的生活品質比預期更好;

  • 孫女的堅持沒有白費;

  • 母親的心結在這段過程中逐漸鬆動;

  • 而我們的努力,真的在她的生命裡留下了痕跡。




第七章:我們的反思與對未來的啟示

這段經歷,從最初的懷疑,到療癒過程中的突破,再到一年多後的驚喜消息,對我們每一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。

👨‍👩‍👧 家庭的轉化

這不僅是嫲嫲身體的改善,更是一場家庭氛圍的轉變。

  • 孫女的堅持,讓家人看見了希望;

  • 母親多年積壓的情緒,雖然未完全釋放,但在陪伴與見證中逐漸鬆動;

  • 家人之間的互動,也從最初的冷淡與懷疑,慢慢轉為理解與支持。

我們深深體會到,當一個家庭願意放下成見、彼此扶持時,療癒的力量會被放大,甚至超越單純的身體改善。這種轉化,不僅讓病人受益,也讓整個家庭獲得一種新的連結與力量。




 感悟

這段經歷讓我們明白:

  • 生命並非一條被鎖死的軌跡。即使醫學判斷了「必然的結局」,仍然可能因為某些契機而出現轉折。

  • 奇蹟往往是靜靜發生的。它不一定是轟動的場面,而可能只是病人能安睡一晚、能多走幾步、能延後一場原本無法避免的治療。

  • 信念與付出能改變命運。當我們願意相信、願意行動,就可能為別人的生命帶來一線希望。

這也提醒我們:在面對疾病時,傳統醫學(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)固然重要,但它們並不是唯一的選擇。能量療癒或其他替代療法,雖然未必能被醫學數據完全解釋,卻可能在某些時刻,提供一種新的可能性。

對於沒有接觸過這些方法的人來說,他們或許只能接受「標準醫療程序」所安排的命運;但若能保持開放的態度,願意探索更多元的療癒方式,或許就能為自己或親人爭取到一個不同的未來。這正是我們希望透過這段故事傳遞給讀者的啟示:不要輕易放棄,因為奇蹟,往往誕生於你願意多走的一步。




第八章:結語

這段旅程,從最初的懷疑與掙扎,到療癒過程中的突破,再到一年多後的驚喜消息,像是一條蜿蜒的河流,帶領我們穿越了懷疑、希望、挑戰與感動。

嫲嫲的故事告訴我們:

  • 醫學的判斷並不是唯一的答案,生命總有它自己的節奏與可能性;

  • 家庭的支持與愛,能夠成為病人最強大的力量;

  • 療癒的本質,不僅是身體的改善,更是心靈與關係的修復。

或許,這段經歷並不能用科學數據完全解釋,但它真實地發生在我們眼前。它提醒我們:當我們願意相信、願意嘗試、願意付出,就可能為生命打開一扇新的門。

對於正在面對疾病或困境的人來說,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訊號。傳統醫學固然重要,但若只依循單一路徑,往往只能接受「既定的結局」。然而,若能保持開放的心態,願意探索能量療癒或其他替代療法,或許就能為自己或親人爭取到一個不同的未來。

最終,我們明白——療癒不是結束,而是一種延續。它延續在嫲嫲的生命裡,也延續在我們的心裡,成為一份永遠的力量。